-
端粒UKB科普
發(fā)布時間: 2023-11-14 點擊次數(shù): 319次一、文獻來源
文獻來源:Codd, V., Denniff, M., Swinfield, C. et al. Measurement and initial characterization of leukocyte telomere length in 474,074 participants in UK Biobank. Nat Aging 2, 170–179 (2022).
二、UK Biobank與端粒科普
【UK Biobank科普】
【端粒科普】
端粒(Telomeres):是真核生物線性染色體末端的非編碼串聯(lián)重復(fù)性(TTAGGG)n陣列,端粒長度的變化,與衰老、癌癥、或神經(jīng)退行性等多種疾病相關(guān)。定量PCR法是檢測端粒長度的經(jīng)典技術(shù),用時短,操作簡單,結(jié)果準確,適用于批量樣本檢測。
隨著細胞分裂次數(shù)的增加,端粒DNA也在進行性地縮短,當縮短到一定限度后,便不能維持染色體的穩(wěn)定,使細胞失去了分裂增殖能力而衰老死亡,這種縮短就是衰老的標志。因此,端粒也被稱為細胞的“生命鐘"。
四、研究方法
通過一系列質(zhì)控納入了47萬多人的端粒長度數(shù)據(jù)。端粒長度的測量參考之前的論文,采用多重qPCR法來測定T與S的比值,即T/S。每輪PCR的校,為20個個體DNA混合物。
五、研究結(jié)果
這篇報告測量和初步描述了英國生物庫中474,074名參與者的白細胞端粒長度。證實,年齡越大端粒越短,女性平均比男性“生物年齡"小7歲。與歐洲白人相比,非洲和中國人的白細胞端粒長度明顯更長。孩子出生時父親的年齡越大,孩子白細胞端粒長度越長。
端粒長度隨年齡下降
中國人與黑人的端粒更長一些
- 下一篇:靶向重測序
- 上一篇:DNA甲基化技術(shù)及其優(yōu)劣勢比較